你為什么吃不起藥了?國發股份一年研發費僅5萬塊 營銷費卻花了3000萬

你為什么吃不起藥了?國發股份一年研發費僅5萬塊 營銷費卻花了3000萬
2021年10月28日 18:21 我不理解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科室會23470場、學術會5004場,平均每天要開79場會……這是今年8月,媒體所報道的一家藥企的開會頻率。這家藥企在2020年1至9月,營業收入為24.87億元,業務推廣費卻花了13.75億元……

  吃了這么多年藥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醫生會給你開這款藥?而不是更便宜、療效差不多的另一款?為什么在醫院里買的藥,有些比市面上便宜些,有些卻貴了許多?

  其實奧秘就在于藥企們頻率高到離譜的各種會議之中,本期《我不理解》,帶你理解一下有些藥為什么這么貴。

  一、數據展示

  藥企的營銷力度有多大?我和我的小伙伴翻遍了A股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板塊的304家上市公司的年報,統計出來了這樣幾組數據:

  銷售營收比TOP10中,前四名都超過了100%,換句話說這幾家公司不僅把當年營收全部用于銷售,甚至還“借錢”銷售。另外,A股醫藥板塊的平均銷售費用是平均研發費用的995%,平均銷售營收比為97%。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的銷售費用近10倍于研發,他們幾乎把所有的營業收入都用于了銷售?!爸劁N售、輕研發”在整個行業普遍存在。

  舉幾個例子:

  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艾力斯,銷售營收比竟有16432%。該公司2020年全年營收56萬元,而差旅會議費、咨詢及專業服務費、業務招待費卻花了2417萬元。

  國發股份是研發營收比TOP10(倒序)中的第一名,2020年研發營收比低到了驚人的0.02%,僅有五萬零一百塊。艾力斯去年業務招待費花了475萬元,也就是說艾力斯招待四天客戶的錢,是國發股份一年的研發費。雖然研發投入少了點,銷售可一點不含糊,國發股份2020年銷售費用3003萬,是研發費用的600倍!

  和“輕研發”并存的是違規銷售現象。再看幾個例子:

  今年4月,財政部處罰了19家違規銷售的藥企,其中包括有“醫藥一哥”之稱的恒瑞醫藥。年報顯示,恒瑞醫藥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的近兩倍。2020年,恒瑞營銷費用高達98億元,差旅費就花了9億元。

  2021年1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徐旭仲收受藥企140萬元被判受賄罪,更早前的20年5月,麗水市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雷某收受回扣及賄賂超三百萬元同樣被判刑。而這兩起案件中的行賄人,就是恒瑞醫藥旗下的營銷公司新晨醫藥。

  開頭提到某家藥企平均每天要辦79場會,你是不是覺得很夸張?恒瑞醫藥比他還要夸張!僅2019年一年,就組織院內會議1萬場,藥房培訓5.7萬場等,共計24萬余場,平均每天要辦650場。

  二、原因何在?

  藥企為什么要花高額的營銷費用,又怎么花的出去?我們從花錢的藥企和收錢的醫生兩方面來看看。

  首先,一個必須承認的現實是,中國藥企一直處于低水平的競爭當中。2021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中,中國藥企排名最靠前的是第34位的云南白藥。而這50強企業中,有15家美國企業,數量是中國的三倍。

  企業實力上的差距直接導致研發投入上的巨大落后。據健康時報統計,20年中國藥企研發投入前十名共計220億元,約合34億美元,而全球排第十的禮來20年在研發上就花了60.8億美元,和第一名羅氏的130億瑞士法郎更是差距巨大。

  對藥企來說,研發創新藥是一條艱難而危險的道路。因《我不是藥神》而大火的抗癌神藥“格列衛”,其研發直接或間接造就了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5位號稱“美國諾貝爾獎”的Lasker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和1位美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得主,并燒掉了在上世紀看來堪稱“巨款”的數千萬美元。很多藥企沒能熬到產品上市,就死于資金鏈斷裂。

  同時,我國生物醫學的科研實力也不足以支撐藥企研發。在中國整體科研實力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醫學論文卻是造假重災區。

  2017 年4月,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就以同行評議造假為由,撤回了《腫瘤生物學》雜志發表的 107 篇中國作者論文,涉及 524名中國醫生。

  對藥企來說,沒有足夠的實力開發新藥,想要擴大市場,只能走營銷這條老路。而營銷和研發相比毫無技術門檻,比的就是誰花錢大方、到位。

  從醫院的角度上來說,我國客觀上存在醫生待遇偏低的事實,出于將好醫生留在公立醫院的動機,醫院也天然有動力“創收”。

  比如,我國曾經長期存在“以藥養醫”的現象。為修正這種現象,國家先后推出了“藥占比”、“合理用藥”兩個指標,并取消了醫院加價賣藥的權力。但醫院同樣“見招拆招”,指定患者去醫院自己開的藥店買藥,既規避“藥占比”的限制,又能繼續賺取利潤。

  今年1月,無錫90后男孩張培爽發現自費五十多萬為父親治病的藥物都在醫保目錄內,一氣之下將無錫市人民醫院告上法庭。他父親的主治醫師就多次開處方讓他去醫院一樓的康達藥房拿藥,這家康達藥房正是該院出資舉辦的。

  醫生與醫藥代表合謀“吃回扣”,也是人人皆知的潛規則。步長制藥曾被曝出,每開出一盒“腦心通膠囊”,醫生可拿到回扣3.5元。2020年,步長制藥共開出腦心通膠囊1.5億盒,那么步長制藥在這款產品上花費了多少推廣費?

  這筆回扣是如何入賬變成“合法支出”的呢,答案就是我們屢次提到的“開會”。被財政部處罰的19家藥企中的大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罪名:虛開發票套取資金。

  明眼人一看便知,每天要開600多場會議,一個企業的人力物力怎么可能負擔得了呢?所以其中的很多會議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開會”只是一個幌子,借著開會的名義虛開發票,給醫生的回扣就可以算作會議費用,名正言順的入賬了。

  而這筆費用,藥企絕不甘心自己承擔,勢必要用高藥價讓消費者買單。買藥為什么這么貴?為什么“天價藥”層出不窮?這或許就是真相。

  那么,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是。去年11月,國家組織首次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集采,冠脈支架從均價1.3萬元降到700多元。年初,一部講述抗癌病人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奪走了無數觀眾的眼淚,同期國家醫保更新目錄,四種國產PD-1免疫療法抗癌藥全部進入醫保,最高降價達80%。

  今年兩會,有代表建議對中藥實行集中帶量采購,而中藥企業恰恰是整個行業中“重銷售、輕研發”的代表。按照市值排名,中藥龍頭片仔癀銷售費用6倍于研發、老二云南白藥20倍、老三白云山7倍。

  國家帶量集中采購,省去了醫藥流通的中間環節,避免省市級經銷商、營銷公司、醫藥代理和醫生的“層層盤剝”,這就是國家對“買藥貴”這道題所給出的答案。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尹悅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7 采納股份 301122 --
  • 01-17 晶科能源 688223 --
  • 01-14 百合股份 603102 42.14
  • 01-13 萬朗磁塑 603150 34.19
  • 01-12 奕東電子 301123 37.23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欧美激情啪啪

    1. <dd id="8jmrs"><track id="8jmrs"></track></dd>

      <em id="8jmrs"></em>
      <progress id="8jmrs"><track id="8jmrs"></track></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