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考慮納入低軌衛星,導航能不再“迷路”嗎?

北斗考慮納入低軌衛星,導航能不再“迷路”嗎?
2022年12月23日 07:00 中國新聞周刊

  未來低軌衛星導航采用什么樣的服務模式

  選擇哪種技術路線,需慎重考量

  打開手機GPS,開闊環境下,導航定位的精度可達到4.9米。中國最新一代的導航系統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精度優于4.4米。但任何一個定位系統都不是萬能的,比如,現有導航系統仍會在立交橋等復雜路況下“迷路”。

  近日在《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稱,2035年前,中國將建成新一代北斗系統,其中考慮納入低軌衛星,通過高中低軌的星座融合,提供一張覆蓋全球的高精度時空網。

  根據軌道高度不同,人造衛星分為距地面高度3.6萬公里的高軌道地球同步衛星、2000~3.6萬公里的中軌道衛星,以及500~2000公里的低軌衛星。相較中高軌衛星,低軌衛星體積小,數量更多,組成的衛星星座成本低、抗毀性強,還可以補充和增強現有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NSS”)。

  衛星可用于導航、通信、遙感等服務。過去幾年,以SpaceX、OneWeb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公司入局,帶動低軌通信衛星加速發展。如今,低軌衛星與導航結合,也開始成為世界各國導航公司、航天局競逐的賽道。

  2021年10月17日,在貴州貴陽市舉辦的2021全國科普日“中國飛天夢”中國航天科普巡展上,人們參觀“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模型。圖/中新

  低軌導航何以受追捧?

  目前,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斗、歐洲的伽利略等GNSS,全都聚集在中高軌。

  在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袁洪看來,低軌導航衛星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是不斷提升衛星導航定位精度的慣性需求?!盎乜葱l星導航技術發展史,其精度從最早的百米級提升到米級,現在可以達到實時分米級。隨著近年來低軌衛星制造和發射成本的大幅降低,人們會想,是否可以使導航衛星的定位精度達到更細微的厘米級?!彼f。

  衛星定位有三個指標,即速度、精度、完好性?,F有GNSS并不完美,因衛星高度距離地面超過2萬公里,信號傳輸至地面會減弱不少,假如遇到遮擋,定位時效也會變慢,而且,GNSS無法實現室內和水下定位。

  “低軌衛星如果能播發獨立的測距信號,就具備了獨立定位導航能力,對GNSS是有益補充?!蔽錆h大學國際衛星導航服務組織(IGS)分析中心副所長李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衛星導航系統包含三部分:導航衛星、地面站和用戶終端。不同于GPS的地面站遍布全球,中國北斗系統的地面站大多建在國內,需要通過星間鏈路實現全球觀測與運行。多位受訪者提到,低軌衛星能覆蓋全球,可以作為空中監測站,提升北斗的全球服務性能 。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三號系統2020年7月正式建成開通,并向全球提供服務。

  一般來說,至少要4顆衛星的信號才能確定位置坐標。低軌衛星離地面更近,要覆蓋全球信號,所需衛星數量遠超于中高軌。衛星數量越多,定位越精準。

  如果要進一步提升衛星導航定位的精準度,就要運用導航增強技術?,F有導航增強技術分為兩種:星基增強和地基增強。地基增強,即在地面修建基準站,輔助修正衛星信號誤差,需要密集布設,而且,難以覆蓋海面、沙漠等區域。據不完全統計,美國不同部門圍繞衛星導航共建超過2000個基準站,北斗在國內也有2000多個地基增強系統。

  低軌導航增強是星基增強的一種方式?!皞鹘y的地基增強,沒有增加信號源,只是增強了信息處理信號。低軌導航增強能增加信號源,提高定位精準度,在一些山區火災等救援場景中可發揮作用?!敝袊茖W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測繪遙感專家李德仁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銳志介紹說,“如果低軌衛星信號發射功率增強一些,在體育館、高鐵站、機場等單層屋頂空間能穿透屋頂,就可以解決北斗系統的室內定位問題,這需要在現實中進一步驗證?!?/p>

  目前,GNSS使用的高精度單點定位技術,一般要花費20~30分鐘,可以實現厘米級定位,如果采用低軌導航增強,仿真驗證中,耗時約1分鐘。

  低軌導航更大優勢不在于民用,而是應用于軍事和物聯網等場景。歐洲航天局低軌衛星PNT的研究負責人萊昂內爾·里斯曾感慨,導航衛星的成功應用,“激發了未來十年內更苛刻的市場需求”。如無人駕駛汽車、輪船或無人機,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等場景的出現,對衛星定位的需求正從目前的米級上升到厘米級,且需要在室內外都能隨時獲得可靠的信號。

  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and timing),即定位、導航和授時,是人類獲悉時空位置的關鍵技術。日常生活中的導航定位、校準時間,以及在國家安全等領域,PNT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布的《對更具彈性的國家PNT能力分析》的報告中提到,GPS系統正面臨著多種威脅:針對太空系統的核戰爭、太陽風暴等極端天氣、大規模網絡入侵等,較小威脅包括對局部地區或部分城市GPS信號的干擾等。

  袁洪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假如GNSS在戰爭等特殊時期被摧毀,低軌衛星是唯一普適性的替代手段。低軌衛星建設和發射成本遠低于中高軌衛星,即便部分被摧毀,也能快速補網發射,“從這一角度講,打造低軌導航衛星,是非常必要的”。

  新舊技術的復雜博弈

  在《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發布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表示,構建高中低軌的導航星座,“技術上進行了很好論證,方案也是完善的”。

  據袁洪了解,經過長期研討和論證,低軌衛星導航一定會納入到國家層面的導航定位服務體系中來。但未來低軌衛星導航到底采用什么樣的服務模式、選擇哪種技術路線,要慎重考量。

  低軌導航系統的技術,與中高軌有諸多差異。以時空基準為例,這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核心技術,衛星定位時,衛星、地面站、用戶接收機的時間必須同步才能精準推算出距離,導航衛星軌道位置也要被精確測算。

  星載原子鐘是時空基準設計的重要設備,能提供極其穩定的時間頻率基準信號,但精度要求極高,制造難度非常大,曾是北斗的“卡脖子”技術,2007年,國內研制出國產原子鐘。

  袁洪等人在相關研究中指出,中高軌星載原子鐘的功耗、尺寸、質量和成本難以適用于低軌衛星。如何依賴現有GNSS建立低軌衛星的時空基準,是業內研究的熱點。

  另外,頻率資源是人類發展空間業務的基礎,但國際電聯為衛星導航業務劃定的頻率范圍有限,現有導航頻段已十分擁擠?!跋噍^導航頻段,低軌通信業務擁有更豐富的頻率資源?!痹閷Α吨袊侣勚芸氛f,在低軌通信業務上疊加一些導航功能,讓導航占通信的一些“便宜”,可以變相解決導航頻率資源短缺的難題,這也是低軌導航發展的潛在出路。

  “可以將低軌通信所占用的頻率理解為一列火車,每節車廂中裝載著不同用戶的通信業務。通信業務未完全占據的車廂空隙,穿插一些導航業務,即能實現一定的導航服務功能?!痹榻忉屨f,低軌導航占用通信的頻率資源,并不一定會明顯影響通信業務的質量。

  如何采用導航頻率資源,袁洪介紹,一種方法是,低軌導航系統在既有GNSS信號的頻率發播導航信號,但這會存在干擾現有中高軌GNSS信號的風險;另一種方法,選擇與現有GNSS信號相鄰的頻段,用戶終端天線和射頻稍加改造,即能適應低軌導航信號接收。目前,國內相關單位對后一路線已有針對性考慮。

  有專家認為,采用低軌導航增強,會與現有技術激烈競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曾表示,低軌衛星系統是未來中國北斗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不能忽視現有基礎設施的建設。低軌衛星系統,必須有高、中軌導航衛星及地基增強系統的支持,才能保證更好的定位精度以及穩定性。

  李德仁提到,針對現有GNSS的不足,各國都在研究應對方案。一種途徑是對衛星導航增強;另一種,即不依賴衛星導航系統定位,而是通過視覺、聽覺等傳感器定位,組成空天地一體化的智能服務系統。

  新一輪的國際競爭

  低軌衛星并非新概念,但因制造與發射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一直未有發展。

  1963年,美國海軍研制的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子午衛星系統,便是在約1100公里高度的低軌運行,但數量僅有5~10顆,精確定位耗時長,精度受限。1970年代,美國和蘇聯轉而選擇中軌道衛星,用更少衛星實現快速定位,才有了GPS和格洛納斯系統。

  1998年,低軌衛星再一次受到關注。1991年,摩托羅拉成立了子公司銥星,開展“銥星計劃”,由66個低軌衛星提供地面通信服務。1998年,“銥星計劃”正式運行,但因設備和通信價格昂貴,在與2G的競爭中敗北。2000年后,銥星公司先后經歷破產、被收購又“滿血復活”,之后長期服務美國軍方,慢慢淡出大眾視野。

  直到2015年,SpaceX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宣布推出“星鏈計劃”,發射低軌衛星星座,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此后,低軌衛星建設成本大幅下降,由“奢侈品”變為平價“消費品”。

  袁洪稱,如今制造和發射低軌衛星,單星成本低至百萬美元量級。此外,低軌導航衛星的導航載荷借鑒了中高軌的成熟技術,進一步降低了建設門檻。

  2016年,銥星公司演示了基于衛星授時與定位的導航服務技術,證明低軌衛星可作為GPS的替代方案,引發全球關注。

  袁洪記得,這一年前后,國內開始論證,PNT體系下納入低軌衛星導航服務的可能性。2018年,袁洪所在的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團隊,設計研發國內首個低軌衛星的北斗信號增強試驗。同年,武漢大學發射“珞珈一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先后發射“虹云工程”和“鴻雁”低軌試驗衛星。此后,國內相關國企、商業航天公司,陸續推出低軌導航星座規劃。2021年,國資委出資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網集團”),也將低軌導航作為重要業務方向。

  2019年,美國完成新一代銥星系統發射部署。通信業務外,銥星系統可輔助GPS實現室內和峽谷地區的定位導航。歐洲航天局在對低軌導航衛星概念研究多年后,近期也宣布進一步開展在軌演示,補充伽利略系統。

  低軌衛星的發展,也使得軌道資源越發擁擠,并將面對不斷提升的碰撞風險。

  低地球軌道正進行一場激烈的太空“圈地運動”。SpaceX已在低軌發射了3000多顆衛星,馬斯克的野心是未來共發射4.2萬顆。此外,競爭者中還有OneWeb、亞馬遜、波音、銀河航天等多個“玩家”。星網集團也計劃未來將發射12900余顆衛星。

  “原來的衛星發射軌道高度高,設計得更精密,壽命也更長。而像‘星鏈’的衛星,三五年就可能會淘汰。如果低軌有幾萬顆衛星,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衛星失效,不受控后帶來安全隱患?!敝袊ù髮W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得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如果兩顆衛星發生撞擊,造成衛星解體,會產生多個碎片,碎片又將進一步增加碰撞風險。最終,近地軌道會被碎片充滿,所有低軌系統不再有安全運行的空間?!痹楸硎?。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空間項目經理盧辛達·金接受BBC采訪時也提到,如果碎片太多,“我們也可能無法穿過近地軌道,進入導航衛星和電信衛星所在的更高處的軌道?!?/p>

  孔得建介紹,目前國際上對于低軌衛星空間交通管理,出臺了一些管理規定、監管指南等,但都不具備法律效力。2017年,美、俄、日、歐、中等11國航天部門組成的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起草了《對低軌巨型星座的聲明》,在低軌星座部署高度、高度間隔、在軌年限、衛星數量等方面提出建議,比如部署在500公里高度時,對空間碎片環境的影響最小等。這對于各國規范低軌星座的部署和運行有指導意義。當前,美國、中國等都已頒布相關管理措施。

  “目前發展低軌導航,關鍵是如何以更低成本,達成更好的服務性能。最終得到能夠落實的解決方案,技術上不見得是‘最優的’,但一定是得到各方認可的方案?!痹閷Α吨袊侣勚芸氛f。

  記者:楊智杰

  編輯:杜瑋

  運營編輯:馬曉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衛星 北斗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佰維存儲 688525 13.99
  • 12-21 富樂德 301297 8.4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欧美激情啪啪

    1. <dd id="8jmrs"><track id="8jmrs"></track></dd>

      <em id="8jmrs"></em>
      <progress id="8jmrs"><track id="8jmrs"></track></progress>